2023-02-20 09:45:25來源:中房網
??導語
??在復蘇尚不明朗的現階段,更需要維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穩定各方主體預期、重塑行業信心,使行業盡快回歸平穩健康的良性發展軌道。
??◎ 文 /楊科偉、姚鄭康、李詩昀
??據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表示全國房價環比出現較大轉變。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轉漲、二三線城市環比降勢趨緩。
??結合此前3月房價同、環比數據來看,鄭州、武漢、天津、福州、徐州等共計15城房價結束“3連降”,這表明寬松政策和低房貸政策確實使得一部分城市樓市下行壓力有所緩解。
??近日最高層撰文強調防范房地產業引發系統性風險,要著力改善預期、擴大有效需求,重提房住不炒和新發展模式。結合70城房價和近期市場變化來看,政策引導下,當前市場復蘇勢頭還是點狀的、脆弱的,底部修復過程也是較為緩慢的,短期內市場仍需要溫和的政策保駕護航,呵護來之不易的市場信心,在復蘇初現的現階段,談論量價“過熱”甚至在政策頻繁調整還為時尚早。
??01
??36城新房房價環比上漲
但55城新房同比、二手房環比仍下降
??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城市分別有36個和13個,比上月分別增加21個和6個。
??1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2%;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0.5%轉為上漲0.4%。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0.3%轉為上漲0.1%;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
??具體到主要城市來看,上海、合肥新建住宅價格環比增幅0.7%領銜,成都、寧波環比上漲0.6%,西寧環比上漲0.5%,北京環比上漲0.4%。
??值得注意的是,1月多數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仍同比下降,市場仍處于探底過程。1月70個大中城市中仍有5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比上月增加2個。從指數上來看,二線和三四線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分別同比下降1.1%和3.8%。
??總而言之,1月房價出現“止跌”,與主要城市,如鄭州、天津、南京等,新房年后成交量回暖相符合。但仍需注意的是多數城市房價仍同比下降,探底過程沒有結束。
??02
??15城房價環比上漲結束“3連降”
首套房貸利率下限已降至底部
??聚焦房價同、環比3連降城市,1月共有21個城市“3連降”,其中新進人城市為包頭,二線城市鄭州、武漢、天津、福州等以及三四線城市徐州、岳陽等15城則1月房價環比上漲。
??一方面,房價“3連降”城市數量首次大幅下降,可見政策刺激效果立竿見影,市場下行城市2023年初市場均出現顯著量價回暖。
??利率下限動態調整政策確實緩解了一部分壓力城市樓市下行壓力,據CRIC統計,惠州、肇慶8個首套房利率下限低于4%的城市,春節后一周成交規模已超過2022年年末周均23%。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城市退出房價“3連降”行列,后續首套房利率下限將不再下降,或將就此上升。同時相關調控政策或將由松轉緊。鑒于這一類城市當前新房房價同比仍下跌、二手房房價環比仍下降,整體市場將將企穩、難談真正復蘇。二季度若中止政策寬松環境后,樓市或將面臨新的壓力,當前在售項目案場來訪認購回升和網簽備案量價齊升的現象或將降溫。
??03
??再重申化解房地產業風險
著力改善預期、擴大有效需求
推動行業平穩過渡
??2月15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的基礎上,文章進一步強調了房地產之于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明確化風險、保穩定的工作目標,壓實各級各部門主體責任,點明未來地方因城施策的發力方向,最后重申“房住不炒”的定位,明確向新模式轉型轉型必然性。具體來說:
??首先,強調了房地產之于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房地產業對經濟增長、就業、財稅收入、居民財富、金融穩定都具有重大影響,變相印證“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
??也正因為此,房地產領域風險處置不當,極易引發系統性風險,為此,四季度以來中央一系列保交樓、保優質市場主體政策持續落地,及時托底市場,避免硬著陸。當然,在風險化解工作過程中,也要防范可能存在的道德風險,比如企業“主動躺平放棄自救”,甚至出現挪用資金等違法犯罪行為。
??其次,著力改善預期、擴大有效需求,點明未來地方因城施策的發力方向,一方面,重點支持挖潛空間更大的改善性需求,考慮到剛需的支持性政策已經出臺了很多,改善性需求的挖潛空間、政策空間都更大,地方政策松綁可以更多在激活改善性需求上發力,放寬購房套數限制、下調二套房首付比例、實行認貸不認房、降低住房交易稅費、縮短住房限售年限都是政策可選項。另一方面,定向支持多孩家庭、人才新市民群體購房,比如多孩家庭可以多購1套、下調非戶籍人才限購社保要求、新市民購房給補貼等。
??最后,重申“房住不炒”的長期定位,明確向新模式轉型是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房住不炒”是長期定位,不會發生動搖,短期內的紓困松綁政策是對市場過熱時期政策的糾偏調整,并不是鼓勵炒房,也不會任由投機炒作故態復萌、房價脫離控制飛漲,化解市場風險不能以注入新的風險和透支未來為代價,類似房貸利率下限動態調整機制,當市場企穩回升之后,寬松性政策大概率將調整甚至收回。
??人口增長和高速城鎮化是支撐過去20年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的兩大基石,但人口增長放緩甚至負增長、結構老齡化、城鎮化進程減慢是大勢所趨,未來告別“三高”的粗放發展模式,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綜上所述,結合近期決策層表態,房地產政策托而不舉主基調未變,短期內,妥善化解處理企業、交付等行業風險,守住不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改善市場預期,因城施策要更精準更對癥,圍繞有效需求、特定人群發力。中長期來看,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不動搖,逐步由“三高”粗放發展舊模式轉入高質量發展新模式。
??結合70城房價和近期市場變化來看,前期寬松政策和低房貸政策確實使得一部分城市初現復蘇跡象。但復蘇是局部而非全面的,持續性是脆弱的、尚且存疑的,底部修復過程也較為緩慢,短期內市場仍需要溫和的政策保駕護航,呵護來之不易的市場信心,一些壓力城市寬松政策也有進一步加碼的必要,促使房地產市場早日重回良性循環軌道。近期,市場上也有聲音指出要警惕“量價過熱”,我們認為,基于歷史經驗,警惕市場過熱并大幅震蕩是有必要的,待市場徹底企穩,類似于房貸利率動態調節機制,寬松性政策適時調整或退出是有必要的,任何一個單邊上升或單邊下降的、劇烈波動的行情都是不利于行業發展的。但在復蘇尚不明朗的現階段,更需要維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穩定各方主體預期、重塑行業信心,使行業盡快回歸平穩健康的良性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