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玲,蔡建林2016-01-15 10:01:00來源:克而瑞
2016年1月13日,融信中國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最終定價為每股5.36港元,集資達17.8億港元。成功上市標志著融信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對融信未來的發展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1、城市深耕布局,項目去化“沒煩惱”
??房地產行業調整不斷深化,城市分化越趨嚴重,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由于經濟及人口支撐不足,面臨巨大的庫存問題和去化壓力,而一線城市及核心二線城 市依然表現搶眼,成為眾多房企爭奪的焦點。聚焦潛力城市優選項目,提升管理降低成本,減少三四線城市投資,成為不少大中型房企的共同選擇。
??對此,融信卻似乎沒有太多“煩惱”,這得益于融信所采取的“福建大本營聚焦和少數一、二線核心城市重點發展”的城市布局策略。
??截止2015年底,融信僅進入福州、漳州、廈門、杭州、上海5個城市,擁有589萬方的土地儲備(截止2015年10月底)。福州、廈門、杭 州、上海的庫存去化周期較短,處于12個月的均衡線以下,市場較為健康。而漳州雖然為三四線城市,但其經濟發展水平一直位于福州省前列,2014年其 GDP僅次于泉州、福州和廈門,位列福建省第四,并且受廈門和福建自貿區輻射,擁有較強的經濟發展水平、較充足的市場需求。融信在漳州的7個項目,均位于大廈門城市圈的輻射范圍內,受益于廈門的樓市利好,截止2015年10月底,漳州所有項目所剩的現房庫存僅有融信?瀾園的5383平方米。
??盡管融信進入城市不多,但融信對于所進入的城市,采取的都是城市深耕策略。城市深耕、集中力量,有助于實現規模效應,在管理上也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協同。過去幾年,融創中國也正是憑借著少數城市重點深耕的策略實現了規模的快速增長。采取同樣策略的融信同樣獲得了快速的增長,一躍進入全國房企銷售29強。
??2、融資渠道拓寬,解開財務結構桎梏
??規模是房企發展過程中繞不過去的檻,是房企獲取更多勢能和資源的必經之路。過去幾年,競爭尚不激烈,地價也還沒有現在這么高,跟眾多閩系房企一樣,融信抓住發展機遇,用高杠桿撬動企業的快速發展,這當中資本運作就很關鍵。
??然而過去幾年,對于未上市的融信,融資渠道并不通暢。由于銀行貸款的限制性約束(項目動工后方可獲得貸 款),大大限制了融信把握好的機遇進行土地獲取,因而靈活性較高的信托融資被較多地使用。不過,雖然信托及其他貸款的比例較高,達到了88%(2015年 6月底),但融信卻把資金成本控制在相對不錯的水平。截止2015年6月底,融信的平均資金成本在10%左右,相對于一般信托融資動則15%以上的資金成 本,融信展現了較高的資本運作水平。
??上市后,融信的財務結構將得到優化。最為明顯的就是債務結構和負債率水平的改善,根據融信招股說明書,截至 2015年6月30號,融信的凈負債率約為640%,緊隨上市后,融信的凈負債率降低至375%(將上市募集資金分別加到現金和總權益里,凈負債率=凈有 息負債/總權益),財務狀況大大改善,對未來融資渠道拓寬以及形成良好的融資循環大有裨益。
??未來融信還可以通過股權融資手段的使用,比如定增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將能夠提升所有者權益,降低負債率,使得債務結構更加穩健。比如上市后的陽光城,于2014年11月,向多家金融機構定增募資26億元,又于2015年4月,45億定增引入了中民投背景的上海嘉聞,此舉不僅改善了債務結構,也促進雙方的戰略性業務合作。
??上市之后也為融信拓寬低成本融資渠道帶來了更多可能,促進企業降低資金成本,持續改善債務結構。2015年11月底,證監會核準了融信發行25億元公司債,而融信已經于2015年12月24日已經完成了首期12億元規模的發行,其票面利率僅有6.4%。隨著低成本融資渠道的越來越多的采用,融信進一步改善債務結構可期。
??3、開啟全新格局,城市布局加碼勢在必行
??房地產與金融關聯緊密,上市是房企做大做強的有效途徑。眾觀閩系房企的發展歷程,紛紛都經過了“杠桿型擴張——上市——穩健型發展”的道路,上市之后的融信亦將站上新的平臺,面臨新的發展格局。
??目前,融信正處于高速發展期,目前的土地儲備還遠遠不夠,未來隨著融資渠道的拓寬,戰略投資者的引入,資金實力的增強,品牌和知名度的傳播,融信將繼續加碼戰略城市的布局,并嘗試進入新的市場。
??面對城市的分化加劇,在新城市選擇方面,融信可能有兩個選擇,一是與金融機構及大型房企合作進入其他一線城市,以緩解一線城市地價高企的壓力; 二是甄選二線城市價值板塊,在二線城市內部板塊價值分化的情況下,尋找價值洼地,開辟二線城市新天地。融信這幾年的戰略擴張也正是受益于這樣的選擇。相信 在資本的助力下,融信的未來發展更加值得期待!